网站首页 >> 作用功效 >> 正文
简介: 别名:苦菜、苦荬菜、苣菜。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苣荬菜及其同属额未抽花茎的干燥全草,野生。 产地: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其它各地亦有分布。 植物形态:宿根草本,全体含白

别名:苦菜、苦荬菜、苣菜。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苣荬菜及其同属额未抽花茎的干燥全草,野生。

产地: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其它各地亦有分布。

植物形态:宿根草本,全体含白色浆汁。根茎多匍匐横生,直径约会2~5毫米,老根茎表皮灰黄色,新生根茎白色。地上茎单一直立。叶互生,长圆形披针形。基部呈耳状抱茎先端钝,中脉显著,边缘有稀疏缺刻或羽状浅裂及尖疏锯齿。头状花序顶生单一或呈伞房状,花黄色,花冠舌状。总苞钟状。瘦果,长椭圆形,具纵肋,冠毛银白细软。

性状鉴别:根茎长圆柱形,长3~10厘米,浅黄棕色,有纵皱纹,上部有类节状的叶基痕。顶端有短茎及数片或十数片皱缩的叶片,叶片灰绿色。气味,味苦。

以叶片茂密灰绿色,无茎枝者为佳。

主要成分:苣荬菜含胆碱、苦味素、脂肪油。黄花败酱含多种皂甙。

药理作用:清热祛瘀。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排脓。

主治:肠痈、肺痈,急性菌痢,急性咽炎,急性阑尾炎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古方早已用薏苡败酱散(《金匮要略》方)治疗肠痈。现代在此方基础上加减,配用清热凉血药等,加强消炎作用,治疗阑尾周围炎和阑尾脓肿,效果较好,方如肠痈方。

此外,也治痈肿(配)、热泻(配、等)。

使用注意:过量服用败酱草有时会引起头昏、恶心和白细胞数暂时性减少等反应。

用量:9~30g。

处方举例:肠痈方:败酱草15g、15g、15g、6g、9g、银花15g、9g、6g、15g、6g,水煎,每天一剂分二次服。

2、菥蓂

别名:瓜子草。

来源: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菥蓂带有近成熟短角果的干燥茎枝。多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华东、中南地区,其它各地多有分布。

性状鉴别:全株黄绿色,茎圆柱形,多分枝全长约20~30厘米。叶绿色皱缩多脱落。果序成总状。果实扁片卵圆形,状如榆钱。有细柄,柄长约1厘米。角果内含棕褐色卵圆形种子十余枚,种子长约2毫米,表面有突起的同心环纹。气微,味淡。

以全株黄绿色,带有多数果实者为佳。

性味:苦微温。

败酱草图片_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入肝经。

功能:清肝明目,和中益气。

主治:目赤、肿痛、泪出。

注:据《中药鉴别手册》记述,除以上两种不同科属的败酱外,有少数地区,如东北、内蒙、山东、云南等部分地区,使用败酱植物白花或黄花等数种败酱。综上所述败酱来源复杂。但据临床应用认为菊科败酱及败酱科败酱疗效相似,均有清热解毒散瘀排脓功用,对急性阑尾炎有显效,但科属不同应分别定名,不宜统称败酱。十字花科菥蓂功能与败酱不同,历代《本草》均有记述,不应再称败酱。

以上为败酱草图片以及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败酱草,请往下看。

败酱草图片_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标签: 败酱草   功效   作用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admin 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中草药网

中草药网

www.it4.cn

sitemap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4 中草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发表的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