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作用功效 >> 正文
简介: 细辛的功效和用途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归经】 入肺、肾经。《汤液本草》:"手少阴引经药。"《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牌四经。"《本草经疏》:"入

细辛的功效和用途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 入肺、肾经。

《汤液本草》:"手少阴引经药。"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牌四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

《本草汇言》:"入足蹶阴、少阴血分。"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

《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中药细辛图片

细辛

细辛叶子

细辛治病验方

治风冷头痛,痛则如破,其脉微弦而紧:

细辛一两(净),川芎一两,附子(炮)半两净,麻黄一分。上细切,入连根葱白、姜、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连进三服。(《普济方》细辛散)

治偏头痛:

雄黄(研)、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圣济总录》至灵散)

治伤风鼻塞:

细辛、紫苏、防风、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脉正宗》)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小青龙汤)

治鼻塞不通:

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普济方》)

治牙齿痛久不瘥:

细辛(去叶苗)、荜拨。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热漱冷吐。(《圣济总录》细辛汤)

治痰饮,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

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风入腹,切痛烦冤:

细辛、吴茱萸、干姜各半两,当归、防风各一两,芍药二两。上为末,每以半两,水二升,煮一升。温分三服,相续进之。(《元和纪用经》细辛汤)

治口臭及匿齿肿痛:

细辛煮取浓汁,热含冷吐。(《圣惠方》)

治耳聋:

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须戒怒气。(《龚氏经验方》聪耳丸)

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

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纲目》)

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

细辛末,吹入鼻中。(《世医得效方》)

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

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口舌生疮:

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鼻中息肉:

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临床应用常见药对如下:

细辛—麻黄

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麻黄能发汗、平喘,归肺、膀胱经,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饮、喘咳可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细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细辛配麻黄,最早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川芎

川芎辛温,气香升散,有较强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本经》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川芎祛风止痛,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细辛外可解表散寒,内可温肺化饮,上疏头风,下通肾气,善于通利耳鼻诸窍、散寒止痛,为治少阴头痛之要药。两药配伍使用,能上行头目,增强其祛风止痛作用,常用于外感风邪所致之头痛。

细辛—白芷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二药均善解表祛风、通窍止痛,辛香善走窜,通经力强。细辛偏于入肾经驱逐风寒,入肺温化痰饮,擅治少阴头痛,白芷偏于入胃经发散风寒,擅治阳明头痛。二药相须为用,解表通窍、止痛效力增强,为祛风、止痛、通鼻窍常用对药。

细辛—辛夷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善宣通鼻窍。细辛散寒化饮,善行能通九窍,长于通鼻窍,止痛力强。辛夷解表力弱,能辅佐细辛发散表邪,二药配伍,解表力加强,通鼻窍效力大增。细辛配辛夷,见于《证治准绳》川芎散。

细辛—独活

独活辛、苦、温,散寒燥湿,温经通痹,入肾经,作用在里在下,止痛效果明显。细辛发散风寒,善治头面部诸风之疾,可引少阴之寒达于肌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一上一下,独活得细辛之升,能祛头面风寒,细辛可助独活引肾经风寒而使之外散。共奏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之功。细辛配独活,见于《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细辛—附子

附子辛、甘、热,有毒,归心、脾、胃经,长于温散里寒,细辛长于疏散表寒,止痛。二药配伍,表里兼顾,阳复表解,在内之寒附子温之,细辛助之;在外之寒细辛疏之,附子辅之,共同加强温阳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细辛配附子,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干姜

干姜辛、热,归脾、胃、肺经。二药均有温肺化饮、止痛作用。干姜长于温肺散寒,守而不走。细辛长于化饮、止痛、走窜解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温肺散寒,化饮止痛效力增强。《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姜、桂能祛脏腑之寒。”细辛配干姜,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细辛—熟地黄

细辛温通辛散,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为少阴经药。熟地黄甘温,补血生津,滋养肝肾。细辛之辛散能去熟地黄之呆腻,使之补而不滞;熟地黄之滋腻可制细辛之燥散,使之散而无过。二药伍用,一守一走,润燥并用,补散兼施,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具有补肾强腰、祛寒止痛之妙用。 细辛、熟地黄伍用,临床主要用于阴虚痛证。

细辛—石膏

石膏气味寒凉,有清泄阳明胃火之功。细辛气味香窜,气清而不浊,辛散利窍,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之功。二药伍用,细辛虽性温,但被石膏之寒凉所抑制,细辛之升浮又可引石膏上行而清头面之热。二药寒热相配,各取其用,既能清热泻火,又能祛风止痛,且二者皆辛散,有“火郁散之”之义而无遏邪之弊。石膏、细辛二味都具“辛”味,故《疡医大全》名“二辛煎”用治阳明胃火、牙龈口舌肿痛等症。

细辛—黄连

黄连大苦大寒,清泄胃火;细辛宣散,上行止痛,二药合用,辛苦共施,寒热井进,辛以散火,苦以降泄,细辛引黄连达少阴肾经,黄连引细辛达少阴心经,合用清宣心肾郁火。

细辛—五味子

五味子酸涩收敛,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细辛辛散温通,温肺化饮,发散风寒,祛风止痒。细辛辛散开肺,五味子酸收敛肺,二者一开一合,开无耗散肺气之弊,合无敛遏邪气之虞,为开合理肺之妙剂,止咳定喘之效尤为显著。临证具体应用时,用量应灵活掌握,咳嗽初起,以开宣为主,多用细辛;久咳之后,以敛肺气为要,多用五味子。细辛配五味子,见于《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细辛—皂荚

皂荚辛散走窜,善化胶黏之痰,开风痰之闭塞。细辛辛香宣散,善开结气、宣郁滞、利气开窍。二药相伍,相辅相成,共奏宣肺气、化痰涎、开清窍之功。皂荚、细辛合用,名曰通关散,出自《丹溪心法》,用治中恶客忤、中风或痰厥所致的卒然口噤气塞、人事不省、牙关紧闭、口流痰诞等症。用时将皂荚、细辛等分极细末,吹少许入鼻,旋即得嚏而闭开神清。现在也有用此二药合蜂蜜制成通便条,塞入肛门,通过刺激肠壁而促进排便,用治便秘或动力性肠梗阻。

细辛—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能“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绀珠经》),《药性论》谓之“国老”。《本草正》曰“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甘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不用者,甘草是临床最常用的调和药性和解毒药物。细辛为小毒之品,每与甘草配伍,相制为用,可以减低或消除细辛的毒性或副作用。

细辛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又记载“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3g)。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二)毒理试验

LD50: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l2.875g/kg。细辛挥发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0.247g/kg。

毒性反应:犬口服细辛水煎剂0.75g,即发生呕吐,对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和口服均为lg/kg。细辛浸出液的毒性大于水煎剂。细辛挥发油对蛙、兔、小鼠,均呈先兴奋、后抑制,使随意运动和呼吸减慢,反射消失,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三)临床观察

有小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剂量过大有恶心反应,挥发油中之黄樟醚有肝肾毒性,并是致癌物质。不宜长期服用或大剂量服用,也不宜制成中成药长期服用。

慎用量参考古医籍

对於细辛的用量限制,古人早有警告。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春澍教授考证,汉代张仲景的汤剂方中,细辛的用量较大,由最低13.92g至最高41.76g。宋代的陈承认为细辛研末内服不能超过「半钱匕」 (钱匕是古代量药器具。宋代的半钱匕细辛相当於0.3克),明代的李时珍将「半钱匕」改为「一钱」(明代的一钱细辛相当於3.73克)。此后,人们又常忽略了这是在细辛用作散剂时的剂量限制,逐渐演变成「凡内服细辛均不宜超过一钱」的定论。临床上也流传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说法。各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是汤剂每次用1至3g,散剂每次服0.5至1g。

【注意】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本草经集注》:"曾青、枣根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

《药性论》:"忌生菜。"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细辛的食用方法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3——1钱。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1)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

(2)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3)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

(4)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5)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6)该品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

(7)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麻黄细辛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第301条):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异名】附子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分类】 解表剂-扶正解表

【组成】 麻黄(去节)6克(二两);细辛6克(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

【方论】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温肺粥

材料:

五味子9克,干姜9克,细辛3克,大米100克。

做法:

将三味中药洗净,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用沙布包好的中药,同煮成粥。将粥中的纱布包去掉,分早晚两次食粥。

养生功效:

温肺止咳化痰。适用于冬季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痰色稀白者。

上一页 全文完(共 24832 字) 展开全部内容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1、做为药用植物,细辛最先出自《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有小毒,具有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等方面的功效,临床上可以用于风寒表证、风湿痹痛以及头痛、牙痛等疾病症状的治疗。

2、镇静镇痛。体外动物研究显示,细辛对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还有一定的局麻效果,这是细辛具有止痛功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所在。

3、散寒祛风。研究显示,细辛的散寒祛风功效与它所含有的去甲乌药碱有关,去甲乌药碱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同时还具有强心、扩血管、松弛平滑肌等功效,这符合祛寒药的药理学基础。

中药细辛有什么功效呢?

细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直立,具有长长的须根,叶片呈卵圆形,虽然枝叶较少,但是地下须根却十分丰富。根据细辛生长的环境不同,人们把细辛分为汉城细辛或是华细辛,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具有药物毒性,所以药物界有“细辛不过钱”之说。难怪《山海经》中称呼细辛为“少辛”呢。

细辛味道辛性温,能够入肺经、肾经、心经,是重要的解表发散风寒药物。初秋时后挖取细辛的根茎,淘去细砂,晒干切断就可以入药使用了。由于细辛较好的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人们常常使用细辛来治疗风寒感冒疾病。患者由于外感风寒而出现鼻塞流鼻涕,头身困重,肢体困顿难以活动肢体又出现恶寒发热的症候者,都可以使用细辛来发汗解表,《伤寒论》中的麻黄细辛附子汤,专门是为治疗阳虚外感疾病而设,疗效较为确切。

细辛又是入少阴经的药物,辛香走窜,宣泄瘀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又擅长治风湿,止痹痛,自然是治疗风湿痹痛,巅顶头痛的上等药材。由于细辛辛香走窜,独入少阴经,祛风止痛的杰出疗效使得细辛成为治疗头痛牙痛的关键药物。

《普济方》中以细辛少许,配合石膏、黄连、升麻等一些清热止痛的药物漱口止痛使用,对于龋齿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而《备急千金要方》中以搜骨除湿止痛的细辛配伍独活、桑寄生等除风湿痹痛的药物一同使用组成的“独活寄生汤”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冷痛的特效药物。

细辛辛温走散,外能发散风寒,在内入肺经又能够温肺化饮,治疗咳喘痰鸣等症状有较好疗效,对于患者出现的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水饮内停而出现的喉中出现哮鸣音的表现者,大多可以使用细辛温化寒痰,驱散表里寒邪。还要指出的是,细辛辛温走窜,通利九窍,所以常常被用来发挥其化湿浊,散风邪,宣通鼻窍的重要作用。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属于常用中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和根茎。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具有:1、解热镇痛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 而煎剂能升压。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由于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古训有细辛不过钱(3g)的说法。细辛常规用量:1—3克,散剂每次服0.5—1克 , 外用适量遵医嘱。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呼吸系统的抑制,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毒性成分为黄樟醚。

细辛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药典规定细辛含马兜铃酸I(C17H11O7N)不得过0.001%。

俗话说物都有两面性,当然细辛也不例外。对细辛这样的药材大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购买服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细辛是临床中常用的一味中药,张仲景先生也非常喜欢应用细辛,并且用的非常好。以至于说到细辛,我们脱口而出方子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究竟有什么作用的呢?我们且来谈一谈。

首先从名字谈一谈细辛,为什么叫细辛呢?细是形态,辛是味道,煎煮细辛的时候,就能闻到非常浓郁的气味,在嘴里也能尝到强烈的麻口感。后世有二辛散一方,用细辛配伍石膏,治疗胃火牙痛。因为细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让口腔麻木,这也是细辛止痛的原因。

我们再来说一说细辛的用量,古来有“细辛不过钱”一说,但是张仲景用细辛都是以两计,虽说汉代的两与后代的计量不尽相同,但是细辛的用量也远远超过一钱。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后人断章取义的结果,细辛不过钱最早出自《本草别说》,原文“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这里所说的不过钱,是单用,并且是用生药,经过煎煮,细辛的有害物质就基本被高温破坏,因此才有了仲景动辄以两计的细辛。

细辛有什么功效呢?《中药学》认为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细辛性温,味辛,辛能行能散,可以行气血,散寒邪。一般细辛不用于一般的感冒,用于风寒引起的感冒,但是人体阳气虚弱,寒气已经侵袭到了人体内,细辛就可以配伍附子,恢复人体的阳气,兼以散除体内的寒邪。

当然细辛也可以宣通鼻窍,因为寒气在体内,阻塞了鼻子的通畅,细辛可以用,得益于细辛辛散的力量。当然有热也可以应用细辛,只要搭配上合适的清热药物,既可以制约细辛的热性,又发挥了细辛通鼻窍的功效,中医称之为“制性存用”。

正是用于细辛散寒的作用,所以可以治疗风寒引起的关节疼痛,《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可以治疗“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既发挥了细辛散寒的作用,又发挥了细辛止痛的作用,正所谓“标本兼治”,的确是一味良药。

至于什么是温肺化饮呢?这个就比较专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部分废水积累在了肺中,因为肺阳气不足,导致水的代谢失常。怎么样才能化掉它呢?仲景说了一句话“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吴鞠通说了一句话“必重用辛”,又辛又温的药物,细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辛可以推动水的代谢,温可以使水液代谢,两者结合,就很好的可以将废水代谢,使之为人体所利用,或者排出体外。

当然这只是细辛的一部分作用,临床应用细辛远远不止如此。

这个东西呢,就是可以温阳,不过温阳药好多,这个药的特点,就是直入少阴经,起效比较快,短暂使用是可以的,然而长期用,就不好了,因为人体需要的是温暖和煦的阳气,而不是点燃汽油那种爆燃,包括附子都是比细辛还猛的,除非没办法了,短暂使用下,长期坚持用总归不是办法。这个药煎煮后,应该很安全。仔细想,这个药不能归入温阳药,该和附子一起,算回阳药的,想想看,人体阳气都没了,需要急忙回归,这病得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是在突发传染病中,也算是病急乱用药的一种,古人并没有当代药物学知识基础,能做到如此认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细辛是用得较多的中药材,「细」指是的形态纤细,而「辛」是则指明了药性,它有小毒,功效却很广泛。

给大家分享细辛的图片,我们单位用来入药的细辛就是这个样,一眼看到细辛,不少人想到了徐长卿,老邪告诉您,虽然形态很相似,只要闻味道就可以区别出来了,味道清香者便是细辛,免得您找错了药材,毕竟两者差别太大。

细辛被归类为解表药,有小毒,用的量是极少的,它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等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中,细辛可是明星级的中药材,被列为上品,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解表是它的主要标签,对风寒感冒效果好,辛味有发散之性,达到“散寒”的目的,风寒感冒自然不会这么严重了。它和麻黄,桂枝这类中药是同一类,我们这边经常用来配伍使用。

当然了,细辛功效没那么单一,还能用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等毛病。如今得鼻炎的人不少,细辛可“通窍”,能缓解鼻炎的一些症状,当然,您如果需要,还得在医生指导下配伍用药。

细辛功效虽好,却不能和藜芦同用,这是配伍的禁忌之一。

我经常接触这味药,内服多一些,在用于鼻炎时,有时候也外用,不论如何,不可以擅自用药。

猛药,除非万不得已,千万别碰!

本文标签: 功效   细辛   作用  

温馨提示:本文是作者 admin 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中草药网

中草药网

www.it4.cn

sitemap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4 中草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发表的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后果与本站无关。若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切换白天模式 切换夜间模式 白天返回顶部 夜间返回顶部